2009年12月7日 星期一

黃帝內經十二經脈揭秘與應用 11

據以上論春、夏、秋、冬四季脈象,唯獨論肝臟脈只講出了來的脈象,而未說明去的脈象但對心、肺、腎的三髒脈象,都說明了在診脈中有來、去之診候,這春、夏、秋、冬四季的脈象轉變,皆指診候兩寸口的動脈而言,貧道若沒有經過那種功態的顯象,也難悟透這《素問·玉機真髒篇》所論脈博之來、去的道理。、所謂來者?即正運動的脈波現象,去者?即負運動的脈波現象。據以上這兩個證例,可證明古聖人們診察脈象,都十分重視診候正,負往來的脈波。筆者研究十二經脈的道理亦是正、負往來運行機理,與古聖脈診道理是相符合的。但其中之理,只有一點點區別,即分別左。右兩側的脈象運動是相對立的升、降、往、來。特列出陰陽正、負脈波表於下還當聯繫參考功態呈現表即明二十經脈左、右圓通的機理。


脈口人迎動脈的正負脈波表
 
手足


三陰經
 
正運
 
手足三陰經從足走腹由胸走手運行時所激起的氣血波動在脈口(來)的脈象
 
負運
 
手足在陰經從手走胸由腹走足運行時所激起的氣血波動在脈口(去)脈象
 
手足


三陽經
 
正運
 
手足三陽經從手走頭由頭走足運行時所激起的氣血波動在人迎(去)的脈象
 
負運
 
手足三陽經從足走頭由頭走手運行時所激起的氣血波動在人迎(來)的脈象
 


左手脈口以診候左側手、足三陰經的正、負運動脈象、右手脈口以診侯右側手、足三陰經的正、負運動脈象;左人迎脈以診候左側手、足三陽經的正、負運動脈象,右人迎脈以診候右側手,足三陽經的正、負運動脈象。並比較脈口和人迎,所釋放的脈波能量之大、小、強、弱而辨別一倍、二倍、三倍以及陰、陽的太過或不及。


脈診乃醫生診察患者之正、負脈波運動的傳感意識,所以醫者必須靜心靜息,集中精神,細心分別默識神會而體察出患者的不平之處或獨異之處,即是病灶之所在。無論是用針灸、按摩、還是用中、西藥治療,均要從調平上、下、左、右的陰、陽經脈而著手,如調治得陰陽四處;仰左右脈四處(即左右脈口左右人迎)動脈平衡,才為上工平氣而疾病亦祛。


 


十九、略論十二經脈與西醫之聯繫


 


貧道認為人體十二經脈之正、負往來的運動道理,不但是中醫學的本原基理;而且也是西醫學的本原基理。例如現代醫學中所說的由左心室輸出動脈的血液迴圈運動,即屬人體左側十二經脈之正運機能所促成的能量表現;由靜脈輸入左心房的血液迴圈運動,即屬人體左側十二經脈之反運機能所促成的能量表現。為了簡筆,可以類推,其右心室右心房的血液迴圈運動,亦與左側同樣。


再如現代醫學所說的鼻、咽、氣管、肺之相對立的一呼,一吸氣體交換機能;腸、胃消化道之相對立的舒、縮升降蠕動機能;五臟、六髒之相對立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之相互協調的雙重支配活動機能;臟腑內外四肢周身之相對立的動、靜脈互相交換血液迴圈機能;以及用血壓計所測出的相對立的舒張壓、收縮壓之升、降機能等,全都是受人體十二經脈之正、負往來運動能量所導致的種種相對立的機能現象。


十二經脈的正負運動機理能與現代的西醫理論相默契。但現代醫學只從微觀上研究人體之有形有質的等等相對立的生理現象與病理現象,如發現很多正常細胞組織或不正常病菌組織所衍化現象的一切微觀生物,卻不能從宏觀上來瞭解,其全部因果是無形無象十二經脈的正、負運動之不平所導致的一切生化本源。


所以唯有調整人體的十二經脈達到和平,才是最根本的治療方針,故西醫亦需要明白中醫的十二經脈真理。 


 


二十、遵從十二經脈機理診斷及針灸療法病例


  


()例一


 x x,男, 67歲,農民, 19806 10日就診,家屬介紹患者陡然起病,經本地醫生治療無效即抬送醫院,行至中途患者昏迷失知若死狀而返家,後蘇醒請我醫治。


見患者不斷嘔逆,並聲大氣粗,口角出涎沫,額兩旁太陽穴處青筋暴露,貌若怒顏,眼睛呆視,汗出如珠,小便自遺,舌質談少苔,面色紅赤。


按盛夏季節及紅赤面色應得洪脈今診候得左、右寸口動脈將絕,僅關、尺部微微脈波似有若無。診候得左、右人迎的動脈盛大之象達到四倍,寸、關二部脈象特盛而尺部較其次之。


根據脈象,筆者認為患者的三陰經脈將絕卻由足陽明胃經越軌而脫出。雖然診察得足陽明胃經之經氣盛不可遏,卻不可用瀉盛調治,應當急切拯救足三陰的機能運動以挽回欲絕之陽以固守脫越。故急用補針法取左右陰陵泉及三陰交,由於未備艾灸條,速燃香煙而輸流溫針,同時用手指按壓兩足的內庭穴,以導引陽面的經氣下降而轉入陰經。按引陽濟陰為宗旨治療20分鐘後,患者的各症好轉病退大半,並能握著我手致謝,複察患者兩寸口的關,尺部脈波微增,但兩寸部仍無脈;其左、右人迎的脈力雖減但還盛大博指。


停止治療觀察20分鐘以後,其患者的病症復發如故,再診察病者的陰、陽動脈又復原來脈象。


筆者尋思其三陰經不能正運而竭絕于內的根源,主要是在反運動時由足陽明胃經逆越上脫所致,決定第二次治療,採用強烈的火灸法猛轉陽明胃經以進入太陰脾經。仍遵引陽濟陰以加強脾經為目的,(還是在陰經取穴)因無艾條取用棉布裹成約1cm條狀醮麻油燃燒施灸。先灸右陰陵泉,後灸左陰陵泉,如此反復三遍,最後灸太倉(中脘穴)二遍。經用直接灸法強烈刺激治療後約10分鐘病癒。複察患者脈象,兩脈口的寸、關、尺三部脈出;兩人迎之盛大脈象亦平。後走訪患者病未再發,但灸瘡發炎歷經月餘才愈。體會:此病症我在臨床中初見,發病急驟,病情危重,乃急性大厥暴脫之證。《素問、調經論篇》雲: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複反則生,不反則死。按此證開始就應當用強烈火灸法以猛轉氣機回厥治療,故開始採用的溫針補法,是多餘的施治。


筆者如不明十二經脈的陰、陽、正、負之圓活機理,定不能正確的在足太陰脾經取穴而挽救這一危症,若不通過脈口、人迎之陰陽脈象的盛衰確診,也難以挽回這一危症。因患者的症狀在外觀表現上:如面色紅赤、氣粗、出涎沫、嘔吐等,全屬胃氣上逆之。症候,如果認為是胃氣上逆而誤取足三裏穴來降逆和胃,此患者定會在針刺得氣之時即使微弱的內三陰經氣向外絕盡而亡。就違犯五臟之氣已絕於內,而用針者反實其外禁戒。所以救治陰、陽暴脫之危症,猶如火車將要越軌,是在生、死立判之際,施針灸者,必當按照明、陽經脈之正、負運動道理給予轉化歸正的調治,即能取得立杆見影之效。


後補充體會:以上病案是貧道初次治療大厥暴脫症,尚缺乏治療經驗,故第一次用溫針法取三陰交,是錯誤的取穴。因在當時認為,兩脈口之陰脈將絕,溫針三陰交以補充三陰經的經氣。但之後醒悟到其三陰交穴位,低於足陽明胃經之豐隆別穴的水平線,故屬錯誤的取穴。理當取豐隆別穴水平線以上的之脾經俞穴,如地機、陰陵泉、血海穴等,才為正確的選穴。放第二次用直接火灸法未取三陰交的穴位,僅取陰陵泉中脘穴而治癒。按這種大厥暴脫急症,若不經過救治其患者必然死亡;但通過治療若不能將盛經之氣轉歸於虛經亦必然死亡。所以拯救這種大厥暴脫之症,必須要根據脈口、人迎之陰、陽脈象的盛衰現象而確定出治療方法。


 


()例二


     ××,男, 38歲,住太子坡。 19859 4日就診。患者自述于1985818發生疝氣疼痛,兩睾丸腫脹。經中、西醫治療半月無效,醫治期間,醫生曾用艾灸大墩穴治療亦無效。並且兩睾丸腫脹增加疼痛加劇。


    脈候左右脈口的寸部獨現緊澀脈象,而關、尺二部動脈緩和;左、右人迎的尺部獨現緊澀脈象,而關、寸二部動脈緩和。前人經驗:治疝氣病用艾灸大墩穴固然療效甚佳,根據貧道灸大墩穴治癒多例疝氣病的脈象情況,其脈口動脈之尺部多為緊澀、緊遲、或紫細小等。今患者的左右脈口之關,尺二部動脈無緊象,可證明足厥陽經脈的下端無寒氣凝滯。唯獨在兩寸部緊澀,證明足厥陰經脈的上端為寒所鬱結。其人迎動脈的兩尺部緊澀,能證明足少陽經脈之下端為寒凝阻。決定用灸法兼刺法調治。


艾灸地五會,竅陰(雙)各三壯,次灸玉堂三壯,膻中一壯。後針魚際穴(雙)行補針法留針15分鐘。針後靜息10分鐘複察左、右陰陽脈象、其脈口的寸部人迎的尺部之緊澀脈象轉變緩和。二診於198596,經前日用針,灸法治療之後,患者的睾丸疼痛,腫脹均減輕大半,診察左右陰陽脈象,其兩脈口的寸部及兩人迎的尺部之緊澀脈象大有好轉,還呈現輕微的緊澀現象。複遵前法用針、灸調治而愈再未復發。


體會:此病例調受病之足厥陽與足少陽,何以又用針刺調肺經的魚際穴呢?因為足厥陰肝經之支脈上通肺經,《靈樞·經脈篇》雲:其支者、複從肝、別貫隔、上注肺。故取手太陰之魚際穴以導引肝氣通於肺經可使肝經的經氣流通無礙。然亦與用辛味之藥物而疏肝同理,因辛味藥品入肺反而能夠流肝。從脈認證按理施法,放獲捷效。


  


()例三


 ××。男。 28歲。浙江省雕刻工人。 1983715日就診。


病症:右睾丸疼痛、腫脹下墜,腰不能伸、伸即痛連小腹,舌苔薄白舌質淡紅。患者發病後經西醫治療四天無效。


脈候:左寸口、左人迎的寸、關尺三部的陰陽動脈出入升降相等,脈波現二倍寬度兼緊象。右寸口的動脈、寸部浮緊而關、尺兩部異常緊小右人迎寸關尺三部脈沉而緊。


    歷代醫家論疝氣病邪多在肝經。由於足厥陰的經脈:循股陰人毛中、過陰器、抵小腹。今患者的陰、陽動脈都現緊象,脈緊為寒。按右寸口的尺部獨顯緊小脈象故診斷為足厥陰的經脈、受寒氣侵襲而病。


    採用艾條施灸治療,先灸右側的行間與大墩穴10分鐘,次灸右側的液門與關沖穴2分鐘。艾火與皮膚表面的距離,可近可遠以病人能夠感到溫熱適宜為度。溫灸之後當時復診脈,覺得右寸口尺部的緊小脈象,較前有所松緩。


    如以上艾灸法每日一次,治療三天后,該患者右睾丸的疼痛、腫脹逐日減輕,左右陰陽的緊脈象也逐日轉化成緩象,最後經服一劑通經散寒行氣利濕的中草藥而收功。處方:土茯苓20,制川烏5玄胡、烏藥、青皮、川牛膝、炒橘核、川楝子、各10,桂枝9,白茯苓15。一星期後隨訪,患者自告全愈。


 


(四)例四


 ××,女, 57歲,朝山香客。於19927 7日夜診。


症狀:患者在道協旅社睡眠之後突然發生腹痛難忍,心胸不安,繼而上吐下泄。


脈候:診得左右脈口的關、寸二部動脈往來明顯,唯獨兩尺部澀滯少脈;診右人迎的動脈尺大而寸小,左人迎的動脈寸大而尺小。乃陰陽氣機運動失常而亂於腸胃、故表現以上脈症。


    從足太陰經與足陽明經取穴用針法施治:取左右公孫穴、左右天樞穴;取右側的人迎穴、左側的足三裏。共留針25分鐘而諸症消失。靜息10分鐘複察陰陽動脈、兩脈口與兩人迎之寸、關、尺三部的脈象正反往來運動均衡。次日隨訪,患者言:經針療後諸症好轉,僅瀉過一次而愈。


 


()例五


 ××。男。 12歲。住河南省新鄉市。 1995816就診。


症狀:左側面癱,口向右歪,左眼閉合不全並流淚,飲食舌不能隨意靈活。經本地醫治三月有餘療效不佳而前來武當道教診所求醫。


脈候:左右脈口三部的動脈往來和平,右人迎的動脈亦和,獨診得左人迎寸部的動脈:大而堅強有力,顯三倍的現象。經雲:候虛實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證明病症與脈象都顯現於左側的上部。


    即採取用針刺法以祛病邪,兼服牽正散為輔佐醫療。針刺左側面部的四白、迎香、地倉、頰車,在得氣的同時即行瀉法出針。出針時隨即用中指彈針眼五至七下、令針眼流出一滴血為宜;或用手指擠壓針眼出一滴血,若見流出的血色紫黑可令出二、三滴血以瀉病邪。每天針療一次,經過五次用瀉針法調治其各症基本消除,僅外觀上只略有一點歪斜。複察左人迎寸部動脈其,大而堅強的脈象消失並趨向平衡。


經日:能知虛石之堅軟者、知補瀉之所在。今據左人迎寸部動脈的堅實脈象而取治左側面部穴位,用瀉針療效甚速,由此可以說明古代聖人們對脈口人迎之陰、陽經脈的正確認識及運用。


經過二月後其患者的父親前來相告,回家後七天左右面部的歪斜已恢復正常。


 


()例六


     ××,男, 18歲,道教徒。幹1984920初診。症狀:四年前因患黃疸肝炎後而留下後遺症,歷經四年多來常有心熱煩躁,左脅下滿、時而腹痛,多汗口渴喜熱飲,舌質深紅苔微黃,大便正常,小便黃色。經過多方治療無效而請我醫治。陰、陽脈候:滑數,均呈一倍的動脈現象,唯獨診得左脈口之尺部、滑數有力;右人迎之尺部、滑數有力。斷定左側的肝經有蘊熱,右側的膽經有餘熱。採用用瀉針法調治,先取左側的太沖穴;後取右側的陽陵泉與丘墟穴。針後靜息10分鐘復查患者的陰、陽動脈,其左脈口之尺部、右人迎之尺部的滑數有力脈象均有減退。按以上用瀉針刺法調治五次,患者感覺諸症悉除。復查患者左右脈口、左右人迎的脈象,其陰陽四處的脈波往來和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