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7日 星期一

黃帝內經十二經脈揭秘與應用 5

 


《素問·上古天真論》黃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數能有子乎?歧伯曰: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這說明善於養身修煉之人能夠保持延長奇經八脈的壽命。因為修煉者在第一步就是通小周天功,即是通調任、督二脈,如果任、督脈得到通調相交,即獲得健康長壽的條件。可喜的是,近些年來修煉氣功的熱潮遍及全世界,所以在不久的將來,對人體科學研究、對奇經八脈的研究,都會取得一定的進展和認識。


關於十二經脈的循行路線,筆者與古今的觀點一致,讀者可參考古、今針灸書中的十二經脈循行示意圖。關於任、督二脈的形態,根據貨道在功態中的現象感覺卻有點與前人的不同。因此,特遵照前人立出了任督二脈示意圖(見圖1、圖2);並又立出我在功態中感覺的任督二脈示意圖(見圖3、圖4)以供研究考證。


    任脈者1,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4,循腹裏上關元,至咽喉25,上頤循面入目26。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


 


 附:在任脈用藥物穴位注射治療病例


 


××,男, 78歲,住武當山。 19974 15日就診。患者陡然發生腹痛甚劇,四肢寒涼,面色慘白、咬牙緊齒、痛苦呻吟不止,舌質淡紅苔白潤,並出現嘔吐。


    脈候左右寸口、浮候無脈,沉候其兩寸部亦無脈、左右關、尺兩部脈象沉遲而小脈搏極弱。診察左右人迎動脈均現浮小兼遲之象,能感覺動脈的往來,而比較兩寸口之脈搏略微明顯。憑脈據症診斷為:體內的陽氣衰微卻無熱能化陰,而致使陰寒之氣太甚,寒主收引即形成痙攣性腹痛劇烈。


    因發病急迫採用西藥穴位注射治療。用5ml注射器,吸取硫酸阿托品06 mg,又吸取鹽酸腎上腺素1mg混合後,在患者的關元穴氣海穴刺入三分各注入二分之一藥液。經注射藥液達15分鐘後其患者的腹痛好轉大半,僅只有輕度的腹痛。復查患者左右寸口、人迎動脈,而陰陽雙方的脈搏明顯增強,其遲脈象消失,但兩寸口的寸部脈波,還顯不足之象;兩人迎的寸部還顯浮象。另用肌苷0.1g 2片,維生素Bl 10 mg 3片、醋酸潑尼松5mg 2片、維生素B6 10mg 2片,胃複安5 mg  2片。給患者口服,在眼藥45分鐘後全愈。


    奇經八脈之中的任脈,乃是諸陰經之海,而任脈的關元穴又是足三陰經的交會之穴。任脈的氣海穴乃稟受呼吸氣機之海底根蒂處,故我們道家在修養中亦提倡關元、氣海為呼吸歸根之處。所以貧道選取這兩個穴位用藥物注射以治療明寒急症,因借此二穴特點,能使藥物在陰經方面來迅速發揮藥物作用,而令陽氣升舉,即可在短時間以內消除陰寒之邪,所以獲效甚捷。


以前,貧道常用如以上配方,是選取氣海與左右陰陵泉的三穴注射、而救人甚多。但以上療法,只適用于陰寒腹痛急症,如屬於炎症腹痛者忌用。


 


 


六、解釋根溜注入矛盾


 


    關於足三陽經與手三陽經的根、溜、注、入的機能運動,應區別足三陽經與手三陽經不同運動道理,足三陽經是反運動之時產生根、溜、注、入的;手三陽經是正運動之時產生根、溜、注、人的。只舉足陽明胃經和手陽陰大腸經為例:正當足陽明經反運而經氣上行之時,其在足的足陽明經氣即由厲兌穴處退縮而上行溜流于沖陽穴,繼續上注於下陵穴,同時,頸部的足陽明經氣即從人迎穴處上升運行至顙大穴而終結;及同時,還分支一道經氣而進入於人迎穴。這進入於人迎穴的別行經氣進入于何所呢?是由人迎穴入貫舌中與足太陰脾經的散舌下之脈吻合,即形成如環之無端的陰陽交合機能。


    如足陽明經正運下行之時,在頭部的足陽明經氣即由顙大穴下降至人迎穴處,同時,處於下肢的足陽明經氣即由下陵穴下降運行至厲兌穴而終止;及同時,還分支一道經氣由豐隆之別穴而進入于足太陰經與之相吻合。這說明十二經脈不論正運與反運,都是如環之無端的運動機能。《靈樞·根結篇》雲:足陽明根于厲兌,溜于沖陽,注於下陵,入於人迎,豐隆也。所謂入于人迎、豐隆也?是言其足陽明經氣根、溜、注、入反運上行時,該經氣由人迎之別穴而入;正運下行時,該經氣從豐隆之別穴而入。


當手陽明經正運而經氣上行時,在手的手陽明經氣即由商陽穴處退縮而上溜流于合穀穴,繼續上注于陽溪穴,同時在頸部的手陽明經氣即由扶突穴處上升運行至迎香穴而終;及同時,還分支一道經氣別行而進入於扶突穴內。這進入於扶突穴的別行經氣又進入於何處呢?是經過扶突穴入喉嚨至缺盆與手太陰肺經的循喉嚨之脈相吻合,即形成如環之無端的陰陽交合機能。


當手陽明經反運下行時,在頭部的手陽明經氣由迎香穴下降至扶突穴處,同時在手部的手陽明經氣、即從陽溪穴下行即伸進至商陽穴而止;及同時,還分支道經氣由偏曆別穴而進入于手太陰經與之相吻合。即形成如環之無端的陰陽交合機能。


《靈樞·根結篇》雲:手陽明根于商陽,溜于合谷,注于陽溪,入手扶突,偏曆也,所謂入於扶突,偏曆也是言手陽明經根、溜、注、入正經上行時該經氣由扶突別穴而轉入于手太陰肺經;反運下行時皆經氣從偏曆別穴而轉入于手太陰肺經。也就說明了,陰經經氣退縮的同時,其陽經的經氣來佔領;陽經經氣退縮的同時,其陰經的經氣來佔領,也就形成了陰消陽長、陽消陰長的迴圈不息功能。手、足三陰三陽的十二經脈、就這樣如環之無端往返不息地運動著。


《靈樞·官能篇》曾雲:明于五輸,徐疾所在,屈伸出入,皆有條理。故此章之根、溜、注、入的陰陽出入升降屈伸條理是十分重要的。


根據手、足三陰三陽之肘膝以下的陰、陽、進、退、伸、縮機能,可證明肘、膝以下之井、滎、劍、經、合五個穴位調治疾病是非常重要的。並應當注意,其十二經脈路線及穴位是固定不移的,但各陰、陽經脈的經氣是有規律的升、降、出、入而上下移動的。


 


七、要一隅而三反之才得十二經脈的全璧


 


     根據上章足陽明經與手陽明經的根、溜、注、入的運行機理,來結合研究《靈樞·根結篇》之原文,就知《靈樞·根結篇》原文中再來一隅而三反之,才能獲得十二經脈的全璧


經曰:足陽明根于厲兌,溜于沖陽,注於下附,人於人迎,豐隆也。按這幾句經語來研究分析,這實際上只說出了足陽明級在反運上行之時,其經氣由人迎的別穴而入內,而沒有說出足陽明經在正運下行之時,其經氣由豐隆之別穴而內入。但只以一句上、下文不相銜接的句詞豐隆也而了之。更沒有說出正當足陽明經氣在反運上運的同時,而與其相梧合陰陽運行的足太陰脾經此時此際正地反運下行至隱白穴而止。及同時,還分支一道經氣由公孫之別穴外出而交會于足陽明胃經。以上還只說出了此一側的足陽明經與足太陰經的運行規律。再同時,還要瞭解到彼一側足陽明經與足太陰經的運行規律,卻與此側相反。因此,故當一隅而三反之,才能獲得各陰陽經脈之左、右側的完整機理。可見古聖人們對十二經脈之內在的正、負機理非常保秘,僅只說出了一隅之詞。貧道若不是在功態中發現左、右、正、負的經脈運動,也難以悟出左右四肢陰陽對立的正負機理之真諦。


 


八、髒陰腑陽互相為用


 


十二經脈對人體之內的五臟六腑確有互相為用的機能活動。


舉足陰明胃經與足太陰牌經為例:由於足陽明胃經有屬胃絡脾的別脈;足太陰脾經有屬脾絡胃的別脈。體內各臟腑之間各有這樣的陰、陽分支別絡脈,也類似體外四肢的十二經別穴的結構一樣,而勾通陰陽經氣。因胃經和脾經各有兩道經脈,一道在於左側;一道在於右側。在經脈的運動中,若右側的足陽明胃經在絡脾之時,而左側的足太陰脾經就在絡胃;相反,左側的足陽明胃經在絡脾時,而右側的足太陰脾經就在絡胃。可見左、右是相對立的陰陽轉化機能,並互相為用,在髒陰、腑陽之間就形成了不間斷的陰陽生化之機,故五臟六腑之間及左右經脈運動之間,都是不間斷的相互生生化化。正可謂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體內的髒陰、腑陽聯繫著左右陰陽兩性機能,而保持既對立又統一的陰陽協調關係。


 


九、五臟六腑與十二經別的開闔機能


 


關於五臟六腑十二經別的開闔機能,貧道在功態中發現手足四肢的十二經別穴之處,有開放與關閉的機能。其開放關閉的機能,是在四肢的內三陰經脈與外三陽經脈的正、負運動中,並通過十二經別穴而進行陰、陽經氣交換的,故易感覺出來。但是,因人體之內的五臟六腑所處的位置分散,故對各臟腑的開放與關閉機能,雖然有感卻難辨清。根據體外四肢處十二經別的結構,與體內五臟、六腑之別絡的結構相同。再根據手足四肢的內三陰、外三陽之有規律的開放與關閉機能,即能確定五臟六腑的開放與關閉機能。


體外四肢十二經別穴之處,與體內五臟六腑的別絡之處,是髒、腑、陰、陽經氣相互交換的分支通道,故陰、陽的經氣相交,全依靠這開闔機能所起作用。亦舉足太陽脾經與足陽明胃經及手大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為例:因為手經和足經的正、負開闔性質不同,故應聯繫手、足的陰陽機理,才能說明完整的手、足陰陽開闊道理。


當足太陰脾經正運行之時,正值屬脾絡胃之脈開放,同時,在足部的公孫別穴關閉;脾經反運行時、輪值足部的公孫別穴開放,同時屬脾絡胃之脈關閉。


當足陽明胃經正運行時,輪值下肢的豐隆別穴開放,同時隔下屬胃絡脾之脈關閉;胃經反運行時,輪值隔下屬胃絡牌之脈開放,同時,下肢的豐隆別穴關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