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7日 星期一

黃帝內經十二經脈揭秘與應用 12

針灸治病體會


 


貧道多年來在用針灸治病的實踐中,定要根據陰陽脈象的盛衰現象,來作針灸施治的補、瀉依據。故脈象獨盛之部、當是實邪處;獨衰之部、即是虛弱處。


治療實邪當用瀉針法治療,調治之後靜息片刻,(約10分鐘左右)應復查其盛堅脈波、如有減退現象為有療效。經雲:瀉者益虛,虛者脈大如其故而不堅也……”若診得依然像未經針調之前的盛堅脈波、為設有療效。如果其病邪太甚,通過用針調治後、在當時復查脈象較以前減輕,但到次日查脈、症,依然複反如前亦為有效,乃病邪太甚之故,持久執行瀉盛調治、則病邪必然衰退。所以調治實邪,必須治療到其症、脈不再複熾並達到陰陽和平為全愈。


治療虛弱處:應用補針法治療,經調治之後,當復查其虛弱脈波、如有增強現象為有療效。經雲:言補者必然若有得也……”若經調治後、其虛弱脈波依然如故為無療效。如果某陰、陽經氣虛甚,通過調治之後,在當時復查脈象有增強現象,但到次日查脈、症,依然虛如前亦為有效,乃該經太虛之故,持久執行補虛調治脈症必然恢復健康。故治療虛弱處,定要調治到其脈、症不再退化、並且充足為全愈。所以用針灸調治虛、實等病,就沒有一定之規,而是以愈為度。


用針灸法調治虛弱的經脈,又必須辨清:是陰經虛則陽經盛;是陽經虛則陰經盛。才可採用針灸法以補虛瀉實來調和陰陽經脈。針療時應遵古訓,先補充其虛經、後瀉其盛經以和之。如果診察患者的陰、陽脈象雙方平均下降衰退,即不應當採取針法施治。經雲:陰陽形氣具不足,勿取以針,而調以甘藥也。故陰陽經氣雙虛的病人,當用甘溫藥品以補充陰陽氣血;若強加於用針刺法治療,易導致昏針或不良後果。


 


(七)例七


     X X,男, 29歲,住公安縣紅專三隊。於1979819就診。症狀:兩天前起病,右側乳下肋間內部疼痛,吸氣時疼痛更甚。其飲食及大、小便均如常。


脈候:診得右脈口及右人迎的動脈、升降往來均衡。左脈口動脈的往來也比較和平,僅感到寸部微顯浮象,左人迎寸、關二部的脈象也不太盛,唯獨診得尺部沉大有力。經雲:別于陽者知病處所以在脈診診斷中、凡是顯現獨特脈象之部位為患病之處。今患病者的疼痛在於右側,其病脈現象卻在於左側。遵照古聖人的教導,用右病取左巨刺法調治:針刺左側足三裏穴,採取透天涼針法瀉之,針完患者的疼痛捎失。靜息10分鐘左右,複察患者左人迎的尺部動脈沉大有力之脈象消失轉和。越三日走訪患者,病未再發。此病例脈、症特殊,僅取一穴而愈,實有一定的臨床指導意義。此症若不診查人迎脈、便難診斷病在何經,更難採用巨刺治法。由此可見診察人迎脈的重要性。


 


(八)附針灸調治小結


 


以上病例,有的是多年前,我初發現十二經脈機理時,在缺乏現代醫療設備的條件下,採用土方土法按十二經脈的道理針灸施治,其他的病例,療程期短。治法簡要、易於記住,也是貧道在臨床中所迂見的普通病例。因依據十二經脈的正、負機理來調治患者的左、右、上、下、陰、陽偏差,所以皆獲良效。


多年來我在臨床上所治百、千、萬計的病人,其中有許多是疑難病證,因以十二經脈的陰陽正反機理作總綱而靈活化裁治療,多取得良好效果。實踐證明,利用十二經脈的正負機理調治疾病良效無比。


《靈樞·衛氣篇》曰:能別陰陽十二經者,知病之所生,候虛實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知六腑之氣街者,能知解結契紹於門戶,能知虛石之堅軟者,知補瀉之所在。所以貧道在臨床上是十分遵從上古聖人的旨意而診、療疾病的,故十二經脈運行的道理對於症候、診斷、治療都十分重要。


根據我長期以來的探索經驗,用針灸治療疾病不贊成墨守陳規的取穴處方,應該依據十二經脈的陰陽運動現象差別而擬定出隨機應變的靈活取穴方案。認為診察到十二經脈的機變,其法亦變,才契合真切的診療規則。總之,要與人體之內的陰陽運行機能相協調就能獲得良效。


 


 


 


二十一、推拿按摩病例的逆順調治及認識


 


(一)例一


     X X,女, 72歲,住武當山, 19951123就診。


病症:患者因誤吃食物而引起上吐下泄,兼腹痛、經用西藥治癒,但其後三月內常複犯腹痛甚劇,腰不能伸,腰曲壓腹痛苦呻吟,腹痛發作時不能食物,並常入廁、有便無便亦然,用藥物治療只能緩解疼痛,但經過數日又發腹痛,其症狀表現每次相同。


脈候:診得兩脈口的寸部有餘而尺部不足,兩人迎的寸部浮躁有餘而尺部不足,陰、陽兩方脈波的寬窄度相等,憑脈搏的表現,證明正運有餘、反運不及。


採取用按摩逆治法調整陰、陽氣機。先取下肢左、右內側的足三陰經,從膝至足內踝由上及下、用推、摩手法著重點按三陰交穴位,並相繼握著患者的大姆趾用搖扯法以疏導經氣(以上法先取右後取左),次取上肢左、右外側的手三陽經,由肘關節到腕關節用按摩手法從上及下、並按點合穀、後溪、外關等穴位(先取右後取在)。


如以上用按摩手法施行25分鐘反復運用了三遍後,該患者的腹痛大減。復診察患者的脈口、人迎動脈其陰、陽、寸、尺之有餘與不及差別已轉變平均。次日患者的陰、陽脈象又有退化,連續用以上按摩逆調手法治療三次,其患病者的脈、症全愈。追訪三月未有再發腹痛。


《靈樞·小針解篇》雲:知其往來者,知氣之順逆盛虛也。此病例,乃陰陽兩方正運偏盛、返運不及而形成的腹痛疾病,通過利用按摩推拿施行以逆調的治療手法,收效甚佳。可證明按十二經脈正負機理的逆、順立法治療十分正確。


《小針解篇》又雲:明知順逆正行無問者,是教導後世醫者在脈診診斷中、如果察明了十二經脈陰陽運動的逆順偏差,即當正確的毫無疑問的去執行或逆治或順治的醫療方法。所以經雲:凡將用針,必先診脈。是由於人體十二經脈的內在正、負、盛、衰機能不可能在表面見到,唯有從脈口、人迎的正負脈波來診察出它的盛衰現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去施行順、逆的調治規則。


觀有的前醫對有關順、逆、迎、隨等醫療立言,多是根據手之三陰從胸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之正運道理而立論,如果知道十二經脈還有反運機能、肯定就不會說出那種無立場的論點。按《靈樞·小針解篇》中論順逆診療原則:是指診察陰陽動脈的順逆現象,必當先瞭解到陰、陽脈象的虛、實、順、逆,然後才能決定出逆、順原則的選穴配方。關於用按摩推拿治療與用針灸治療的診、療道理相同,所以如不通過脈診的診斷而進行按摩推拿治療、不當之處亦是難以避免的。


 


(二)例二


 X X,女, 42歲,住武當山。於19969 5日診。


症狀:患者自述近半月以來,胸腔內不安、並覺有氣聚結胸之感。頭昏目眩,兩目不敢向上看,如向上看即昏暈欲吐。喜靜惡動,靜臥於床症狀減輕,但一起床即產生頭目昏眩噁心欲吐。


脈候:診得左、右脈口的脈波:兩寸部皆現澀象少脈而關、尺兩部的脈波明顯,綜合兩脈口寸、關、尺三部的脈波、顯出下寬上窄之象;左、右人迎的脈波:兩尺部現澀象少脈而寸、關兩部的脈波明顯,綜合人迎寸、關、尺三部的脈波、現出上寬下窄之象。因陰、陽脈波的寬窄度、及脈力平等,可證明陰陽兩面無偏盛偏衰之弊。按左右脈口寸部的脈澀,可證明陰經之氣阻塞於內而不能正運出外,故結聚於胸中;左右人迎尺部的脈澀,證明乃陽經之氣充隔於外而不能正運下達,所以昏眩上冒。採取按摩推拿治療法以調整陰、陽的經氣。


治療方法:1從右側手三陰經脈、由肘至手採用摩法與推法、並按點魚際、內關、勞宮等穴位;2其左側手三陰經的調治與右側相同。3從右側足三陽經脈、由膝至足亦採用摩法與推法、兼用提拿解溪穴處,並按點陽陵泉、足三裏、內庭等穴位;4其左側足三陽經的調治與右側相同。


如上法經過40分鐘反復調治三遍,患者即感到各症減輕。隨即複察脈象,兩脈口的寸部、及兩人迎的尺部之澀象有轉變而脈波微增。按以上治法每天按摩推拿一次,經過五次調治其患者的諸症悉除而全愈。


關於用按摩推拿治法,亦可配合幹針灸療法之中,能相互起到協調陰陽經脈的作用。特別對老年人、兒童、體質虛弱患者及畏針怕痛患者的治療均十分適宜。對左、右、陰、陽經氣不虛而又升降不平、或陰陽偏有盛衰的治療也十分有效。


 


二十二、用藥治療的脈診認識


 


《黃帝內經·索問》中論脈診有三種診法。


l.診察三部九候分上、中、下各有天、地、人三部共九候,以確診疾病在於上、中、下何部。


    2.診察脈口與人迎以診候手、足三陰三陽經脈的盛衰現象,主要是作為用針灸和按摩調治十二經脈的診、療依據。貧道認為,此診法也可作為用藥物施治的辯證髒、腑陰陽虛實的診、療依據。


    3.診察兩手脈口的寸、關、尺三部脈象。主要作為用藥物治病的依據,即可按寸、關、尺的陰、陽虛實脈象以調治疾病。其後世獨診兩脈口而治病的診斷方法即根源於此。


    《素問·脈要精微論》曰:尺內兩旁則季脅也,尺外以候腎,尺裏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內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後以候後,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這說明古聖對左、右手太陰經脈之寸口部位、可以診察肝、心、脾、肺、腎等五臟及胃腑的脈象,並將五臟和胃的診候而分配于左、右寸、關、尺各部,這證明古聖人以兩脈口,能診候五臟的虛實也是一種全息論的診斷方法。


    兩尺部皆屬腎:左腎屬真水;右腎屆真火。而左尺部之真水生左關部的肝木;左關部之肝木生左寸部的心火。右尺部之真火生右關部的脾上;右關部之脾土生右寸部的肺金。


    由於以上《脈要精微論》中對於六腑的診候卻只論述了胃腑,並將其診候分配於右脈口關部,但對大腸、小腸、三焦、膽、膀碗等五腑並未論及。而後世的脈學著作則將六腑配屬於左、右脈口的寸、關、尺各部,此為後世脈學家的立論。


    貧道認為如將髒、腑安排在一個部位來診斷易引起混淆難辨,凡是臨床多的醫生,皆有自己的診脈經驗,經言:善調尺者不待於寸,善為脈者不待於色。故經驗豐富的醫生不會為脈象所感。若經驗不足的醫生就難以分辨清楚。


筆者認為:用針灸治病對六腑的脈診,既然能取察於人迎動脈;故用藥物治病亦可取察於人迎動脈。即能按外陽、內陰而分清陰陽界線,並符合人體陰、陽對立的生理規律,才能用陰、陽對立辨證以區別陰、陽經脈的虛、實、甚、微而作出正確診斷,並取得良好的療效。


貧道根據多年來在臨床中的實踐經驗:有個別患者的病脈現象與眾不同,通過診察脈口、人迎的四處動脈,也察不出陰陽盛衰現象。如迂到這種難以確診的情況下,就應該利用古聖人所制定的三種診法,來共同使用以協助脈診診斷。


    貧道遇到一個患右側偏頭痛的病人,通過診候脈口、人迎,皆察不出明、陽、虛、實的異常現象,後採用在患者頭部察天、地、人三部之診,卻診察出患者的右側之額旁發際處動脈、獨現旺盛脈波,經針刺右側的頭維穴、上關穴用瀉針法而治癒;又迂到一個患胃部脹滿的病人,經過診察脈口、人迎亦察不出陰、陽、盛。衰的異常脈象,後採用察足部的跌陽穴動脈,卻診察出左、右之趺陽動脈現充實博指的脈波,通過針刺左右足三裏穴、用瀉針法而治癒。因此,證明古聖人的三種脈診方法,如在診察脈象難以確診的情況下,當全部採用以助診斷。


    關於脈診診斷,歷代的前賢,對有關脈診的經驗甚多,恕不重述。謹將筆者個人診脈的點滴經驗寫出來以供讀者在臨床實驗中驗證。其歌訣如下:


瞑目凝神不可忘  以神察脈細參詳


脈口人迎陰陽和  不疾不徐為健康


春弦夏洪應生長  秋浮冬石歸收藏


脈應四時天人合  脈逆四季身受殃


色脈相得治易愈  色脈相克醫難匡


左脈太過卻克右  右脈太盛則制左


左脈不及或助右  右脈不及反從左


陰脈上盛陽易陷  陽脈上盛陰易潛


陰陽虛極重下陷  左屬血虧右氣虛


陰陽現象皆浮越  下虛火升炎上診


浮沉遲數須分辨  緊緩大小滑波參


塞熱虛實各有象  陰陽表裏為大綱。


   


由於胃經乃五臟六腑之海,而左右人迎穴處乃胃經脈部位,,故能診候六腑的脈象。肺經為百脈朝會之所,故兩脈口部位能診候五臟的脈象。察左、右脈口以診五臟之本;察左右人迎以診六腑之標,以本為主,以標為次,標本主次以得,自有調治權衡陰、陽的治療法則。如漢代醫聖張仲景,善於用藥物治病,也非常注重診察陰、陽雙方的脈象。《傷寒論》原序雲:“……人迎跌陽,三部不參。可見其也診斷人迎脈。張仲景醫聖不僅診察人迎脈,並對診察寸口與跌陽的動脈也十分重視,因診候跌陽動脈也屬胃經之氣下達的部位,故人迎與跌陽動脈的診候,都是與足陽明胃經聯繫相關的。以上是筆者的脈診觀點和實踐經驗,有待未來的科學研究證實其優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