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7日 星期一

黃帝內經十二經脈揭秘與應用9

(六)胃腑


 


      胃是容納五穀之府,人以胃氣為本,胃消化五穀以養人,故胃是人體最根本的生命資源。


      胃寒:脘腹疼痛綿綿喜按摩,口常吐白沫清誕,舌苦白膩,喜熱飲食嗜好香燥。治宜理中溫胃。


      胃熱口渴喜涼飲,胃脘嘈雜,多食善饑,或反胃嘔吐,舌紅苔黃少津,治宜清胃瀉火。


      胃虛:脘腹虛滿時脹時消,消化不良,飲食減量,大便泄,百質淡苔薄白。治宜補脾健胃。


      胃實:目臭舌幹,晚腹疼痛脹滿按之痛增,大便幹數日一便。脈象:兩脈口的尺部沉而有力:兩人迎的以動脈浮沉有力。治宜消導。經言:腹滿   脹,支鬲  脅,下厥上冒,過在足太陰陽明。


 


(七)肺臟


 


      肺藏氣,氣舍魄,肺主皮,開竅於鼻,其榮在毛,與大腸相表裏。在體為皮毛,在色為白,在聲為哭,在變動為咳,在味為辛,在液為涕,在志為優,憂傷肺,肺惡寒,形寒飲冷則傷肺。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肺苦上氣,急食苦以瀉之。


      肺臟主氣,為諸脈朝會之所,司行呼吸節奏開闔上、中、下三焦的氣機,以肅清內外通調周身而推陳致新,故肺臟喻為相傅制節的稱號。肺臟若失去正常的氣機生理,即產生疾病,病症表現多為呼吸道以及表皮的反映。經言:邪在肺,則病皮膚痛,寒熱上氣喘汗出,咳動肩背。


      肺寒:肺如受到風寒外束,周身可發生肌膚疼痛,鼻塞無汗,呼吸氣粗,咳嗽喘促,吐出清痰,脈當浮緊,治宜發汗解表。


      肺熱:若邪氣入侵蘊肺多日化火,以致溫邪內熾,咳嗽氣喘,胸痛引背,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甚則咳唾膿血有腥臭氣味,脈當滑數。治宜瀉肺清熱清痰。


      肺氣虛證:肺氣虛弱則生理功能減退,呼吸氣短,咳嗽無力,痰液稀清白沫,畏寒怕冷,倦怠無力。或因肺氣久虛導致心火移肺刑金而成肺痿,乾咳短息,虛煩盜汗,手足心熱、午後低燒,甚則痰中帶血,聲音嘶啞。前者、右脈口的寸部脈當不及。治宜培土益氣化痰飲;後者,左脈口當浮數無力,右脈口沉數無力。宜滋陰降火益脾肺。經言: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實則喘喝胸盈仰息。


 


()大腸腑


      大腸為傳導轉輸之府,由於飲食入胃,下轉小腸,又由小腸轉入大腸,再由大腸將食物渣滓章排除體外。


      虛寒證:大腸受家則腹痛腸鳴。大便清稀,好溫熱飲食,不能久立,喜曲腿側臥。治宜溫中散寒理氣。


      濕熱證:大腸感染濕熱穢濁之氣,起病陡然腹痛,裏急後重,大便頻數,暴注下迫,或泄痢膿血,脈當滑數。治宜清熱理氣解毒。經言:咳嗽上氣,厥在胸中,過在手陽明太陰。


 


(九)腎臟


     腎藏精,精舍志,腎主骨,開竅於耳,其榮在發,與膀胱相表裏。在體為骨,在色為黑,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栗,在味為鹹,在液為唾,在志為恐,恐傷腎。腎惡操。強力舉重則傷腎。苦走骨,骨病勿多食苦。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鹹瀉之。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腎處下焦為先天之本,主骨髓藏精液,內藏真水真火,左腎屬真水,右腎屬真火,若真火真水不虧,人體即十分健康,如二者有損即導致疾病。


      腎陽虛:形寒肢冷,精神無力,面色淡白,頭昏耳鳴,腰脊酸軟或痛,或陽萎早洩遺精尿頻,婦女則宮寒不孕,脈當沉小無力。宜溫補腎陽填精。


      腎陰虛:腎陰虧損虛陽上浮,舌幹口燥,頭昏耳鳴,潮熱盜汗,虛煩難眠,小便色黃,大便秘結,脈當陰陽俱浮寸旺於尺。治宜滋陰以降浮陽。


      腎不納氣:勞傷久病腎氣攝納失調致使氣不歸元,咳逆短氣汗出,動則喘促尤甚,腰以下寒。治宜攝納固腎。


      腎虛土衰,腰酸腹痛虛滿按之痛減,食少四肢無力,常在早晨滑瀉大便,完穀不化大便稀溏。右脈口當沉弱無力。治宜溫腎補脾。


      腎水淩心:心中悸動不寧,多唾吐嗜睡,四肢厥冷,面色鮮明有水氣,甚則四肢振振而動。脈當左脈口脈浮而遲,右脈口脈沉而遲。治宜甯心溫腎化水氣。


 


(十)膀胱腑


     膀胱為洲渚水府之官,化氣則能出矣。由於膀胱主行津液化水氣,病症表現多在於小便。膀胱實證:膀髒內濕熱蘊結,導致小便淋漓不利,則尿急、尿頻、尿痛、尿白濁等淋病,甚則尿血,日久可釀成結晶如砂石而引起腰痛,或小腹痛,大致療法宜清熱除濕利小便。


      膀胱虛證:形體畏寒怕冷,腰膝酸軟,小便多而頻數,或遺尿尿精,脈當沉遲,宜溫攝補腎壯陽以溫蒸水氣。經言:是以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朋巨陽。


 


(十一)三焦腑


      人體六腑之中的三焦腑生理特殊,其胃、膽、大腸、小腸、膀胱等五腑,都是有形有質的腑器,唯獨手少陽三焦腑,在上肢上有經脈路線,但在胸腹之內卻沒有腑器的形質。亦類似無形的十二經脈結構一樣,在人體之內有它的實際功能但沒有實體,根據三焦腑的獨特生理而綜合歸納其認識如下:


1、《靈樞·本髒篇》雲:腎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放手少陽三焦經,雖然在上焦與手心主相協調表裏陰陽的運動,但與下焦的腎臟和膀脫還有聯絡功用。故經雲:少陽屬腎,(是指手少陽三焦經而言)腎上連肺這充分說明手少陽三焦經實隸屬于下焦的腎臟,並又牽連著上焦的肺臟,因肺臟主皮毛故以上經雲: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這以上證明,手少陽三焦經上焦下焦都有聯繫,但雖然未言及中焦而中焦亦包括在內,所以稱之為三焦經


2、按三焦腑病的症狀《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曰:三焦病者,腹氣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水留為脹,候在足太陽之大絡,放手少陽三焦經的合穴委陽與足太陽膀胱經相聯繫。


3、手少陽三焦經與足厥陰肝經的上巔頂之脈和督脈的百會穴都有聯繫。如《靈樞·經別篇》雲:手少陽之正,指天,別於巔,入缺盆,下走三焦。根據以上對三焦經特別的喻名為指天尊稱,就足以說明手少陽三焦經在人體施行動用而與其它的五腑大有不同。


4、《素向·靈蘭秘典論篇》雲: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因腎屬北方為水髒,與膀既經相表裏以施行化氣行水利水道,如果沒有心火下濟於腎,腎臟即缺乏化氣行水的蒸騰能量。其三焦經與手心主相表裏,主相火,並且其手少限屆腎,所以手少陽三焦經能使心君之火,向下轉移入腎,以協助北方腎臟化氣,行水、利水道,因此手少陽三焦經,實是協助腎臟、膀脫之強有力的化氣行水之腑。


 


十六、六淫致病


 


      大自然界有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氣候隨著春、夏、秋、冬更變運行。宇宙的正常六氣,對大地植物的生長變化及人類和動物的成長變化,都起到促進作用。故人與自然界的氣候是息息相關的。經雲:天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


      由於人體內十二經脈的機能與天地同理,是相適應的。大地的人類,在天之下地之上的氣交之中,故天、地的升降之氣就滋養著人體,只要人體之內素質健康,就是不正常的六淫氣候,也不易侵入人體。經雲:正氣記憶體,邪不可幹。如果不善於鍛煉保養,而操持過度嗜欲無限,致使身體虧損而體內失去了抗病能力,故很正常的六氣,也會常常入侵而感染疾病。經言: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所以對自身的修養和鍛煉都是非常需要的。


      《傷寒論》與《溫病條辨》是中醫界診療寒、溫二邪理論指導的規矩繩墨,在診療實踐中的效果,已受到醫學界公認。


      傷寒病邪先傷足太陽膀既經,為三陽之表,循行人體的後背,屬巨陽,主外表,主化氣藏精液之腑,為三陽之父。經言:三陽為父。


      手太陰肺,屆百脈朝會之處,主外表皮毛,主司呼吸行氣之髒,為三陰之母。經言:三陰為母


      據膀胱經和肺經為三陰三陽的父母,父陽、是三陽的外表;母陰、是三明的外表。外邪襲人必犯表,寒邪傷陽,溫邪傷陰。經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放風寒之邪入侵為父陽的陽氣虛而致病,風寒之邪,先傷足太陽經而次第傳六經;風溫之邪入侵為母陰的陰氣虛而致病,故風溫之邪,先傷手太陰肺經而決第由衛及營傳上、中、下三焦。此為寒、溫二邪致病的辨證規律。


      關於暑、濕、燥、火傷人致病,雖然各有各自的病證現象不同,其表裏的症狀表現都不出三焦、六經的範圍。


 


(一)風



      風,在春季風木當令,氣溫上升,人若感染風邪,屬溫病為多,前賢言:夏至日前為病溫,夏至日後為病暑。(溫病條辯)雲:太陽之為病,脈不緩不緊而動數,或兩寸獨大,尺膚熱,頭痛,微惡風寒,身熱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後熱甚者,名曰溫病。風溫熱邪,易損傷人體的陰液,治療風溫病初期宜用辛涼法解表,若病邪減退改用辛涼輕劑清理或佐以甘寒法繼後治療。如果溫邪進入營分宜用清營等法,從血分理邪外出。但風溫之邪深入營分利用現代醫術靜脈輸液法療效亦佳。由於液體之內配合以甘、鹹、寒涼之品,恰好由血脈中熄滅溫邪。


      如溫邪傳入中焦化成溫燥,宜用清熱,增液等育明法緩解;若溫熱邪燥甚而使結者,當用消導法除邪。若已患病多日陰分已傷而溫邪深入下焦者,宜採用滋養下焦的陰液為治;如下焦出現滑泄虛脫者,兼用收攝法以固之。


      經言: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素問·金匱真言論篇》曰: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植者,春不病溫。說明患溫病之人陰精必定先已損傷,所以《溫病條辨》中的一切治療藥方(除患濕性病證採用溫燥法治療外)多以有陰養液法為治療宗旨。關於治療溫病的診療法則,當參考《溫病條辨》,恕不贅言。


 


(二)寒


      寒、嚴冬季節冰、雪、寒霜,寒風凜冽,悚骨清冷。如風寒犯人先侵入足太陽經,症狀頭痛項強,腰脊皆痛,發熱惡寒,骨節疼痛,無汗脈浮緊,為傷寒;若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脈象浮緩,為傷風。


     經雲:傷寒一日,巨陽受之,故頭項痛腰脊強。二日陽明受之,陽明主肉,其脈俠鼻絡于目,故身熱目痛而鼻幹,不得臥也。三日少陽受之,少陽主膽,其脈循脅絡於耳,故胸脅痛而耳聾。三陽經絡皆受其病,而未入於髒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陰受之,大陰脈布胃中絡於嗌,故腹滿而嗌幹。五日少陰受之,少陰脈貫腎絡於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幹而渴。六日厥陰受之,厥陰脈循陰器而絡於肝,故煩滿而囊縮。仲景醫聖。根據《素問》中的六經傳變規律,通過潛心的研究歸納,開創了對陰陽六經診、療的辨證論治,擬定出對六經的正治方藥,和經過誤治的解救方藥。張仲景醫聖的《傷寒論》藥方,與《金匱要略》藥方,皆受到歷來醫家一致公認為眾法之宗,群方之祖。可稱用藥物治病的萬世師表。關於對傷寒病初期病邪在太陽經的治療:傷寒、身痛脈浮緊無汗者,宜用發汗驅邪。


     傷風、頭痛發熱汗自出脈浮緩者,宜用解肌和表除邪。


     如病邪傳入半表半裏之少陽膽經而寒熱往來者,用和解法以調和表裏。


     若病邪傳入陽明胃經化為燥熱傷津而汗出口渴脈洪大者,用辛涼生津以清熱。如邪氣入裏腑結不通其兩寸口脈沉實者,用消導等法除邪。


     如病邪深入足三陰經化為諸寒症者,用溫熱下焦的四逆湯輩治療。


     由於風寒之邪,易損傷人體的陽氣,故《傷寒論》中一切主治的藥方(除特殊因寒化為燥熱之症而採用寒涼甘潤的治療外)大多以溫陽與存津液為治療的宗旨。


     根據筆者臨床以來,見患傷寒傳六經之病逐漸減少,可能與自然界的氣候變化有關,不知北方嚴寒地區如何?僅有極少數人在冬寒季節裏感染傷寒傳經,但病症表現,僅見到足三陽經的表證為多,或是傳入足三陽經的腑裏而止。由此,認為風寒之邪不易傳過足三陽經的界限而進入足三陰經,效實際傳入足三明經的病症極少。筆者常見到親體本自陰寒之人,突然又遭受到寒涼的氣候,或是由寒涼的飲食所導致而直中陰經。(卻未經過三陽經的表證而直中陰經)其常見症狀:發病突然,腹痛腹泄,甚則下利清穀,腹痛如絞,四肢厥逆,面色慘白,或面客滯青色全身寒悚。症輕者脈沉、小、遲澀;症重者脈微將絕。治宜回陽救逆。


     貧道常遇此症,缺乏中藥救急時即採用西藥:用鹽酸腎上腺本”lmg硫酸阿托品0.5mg混合。用5號針頭,選取三個穴位注射,每個穴位,各注入三分之一藥量。先取左、右陰陵泉針八五分深注射;後取氣海穴針入三分注射。採用此法,救人甚多。回陽救急,收效迅速。經用藥物穴位上注射治療後,一般十分鐘左右即獲捷效。最適合治療突然脫陽直中陰經的陰寒之急證,因患者的體內氣血未損,一得藥物揮發回陽,病即全愈。


     若是患病多日由傷寒六經的傳變而傳入足三明致厥致泄者,其身體的元陽已經受損還當選用四逆回陽等方處治,或兼用溫灸法亦可。


     “傷寒六經的辨證和處方,不僅只為了治傷寒病而用,若研究六經的理法,方藥,還可借鑒啟發另化裁出治療其他疾病的立方立法。例如《溫病條辯》的診,療法則,就是借鑒《傷寒論》道理,再以寒、溫兩性相對立的觀點而化裁出來的治病方法。關於傷寒傳六經的詳細診療內容,當參考《傷寒論》。


                   


(三)暑


      暑:盛夏季節天氣炎熱,暑氣酷熱薰蒸。人如在烈日之下勞動,或在高溫場所工作,或在路途久行,都能導致中暑。常見症狀:全身壯熱,頭痛心煩,口渴喜涼飲,身體蒸蒸發熱汗出,甚則昏倒失知不省人事。治宜辛涼甘潤。


      亦有因元氣素虛,又感染暑熱濕氣而發病,症狀:惡寒發熱,短氣自汗出,頭痛四肢酸軟無力。脈當正運不及,宜益氣理濕清暑。


 


(四)濕


      濕:長夏季主濕,濕為陰邪,濕性粘膩重濁。濕邪侵表症狀。全身發熱困重,四肢關節疼痛酸軟,鼻息塞滯不利,語聲重濁不清。宜用溫澡法散表理濕。


      脾土喜燥惡濕,內濕素盛之人脾受濕侵而導致濕由內生,或由思慮過多傷脾而引起脾失健運濕由內生。內濕症狀:四肢疲乏,飲食減退消化不良,脘腹氣機虛滿不舒時輕時重,大便常稀,或小便不利甚則水腫。右脈口當沉澀,濕邪在裏治宜健脾利濕。


                     


(五)燥


      燥,秋金主令季節,空氣比較乾燥,如果秋季久旱不雨,而燥氣更甚。其防虛的體質,易感染燥氣生病。症狀表現:頭痛身熱心焦燥,鼻幹口渴,咽痛乾咳。甚則大便秘結,小便短少,舌幹齒槁無津。宜用滋陰潤燥少佐辛涼處治,若無表證兼用酸甘化陰法治療。


 


(六)火


      火:盛夏季節的炎氣屬火,夏季為陽氣旺盛至極,陽氣炳明主升,火性上炎導致各類炎症。經雲:諸逆沖上,皆屬於火,諸躁狂越,皆屬於火,諸熱瞀瘛,皆屬於火。凡表現向上沖逆之病,熱極昏瞀瘛  之病,神志浮躁狂亂之病,皆屬於之為病。由於火之為病甚多,涉及各類病疾,應區別幾類的性質,屬陰虛火浮者,宜滋陰納陽以熄火;屬實火亢盛者,宜用苦寒直折以滅火,屬表,裏之鬱火者,用疏散,通利以散火,屬微火者,用清涼運化以降火。


 


5、由於手少陽三焦經,在人的體內生理功能特別,故而給它以特別的孤府之稱號。關於這孤府的稱號認為有兩義:


      一是其他的五臟、五腑皆有髒、腑配偶,唯獨三焦腑無正當的配偶之腑,而重配偶幹手心主心包絡。


      二是三焦腑所施行功用與眾不同而稱它為孤府,因古代的帝王,才稱孤道寡,故認為古聖人對三焦腑書以孤府的稱號,是形容手少陽三焦經有統率人體周身上、中、下三焦之運輸水道的特別功能,因人的生存,全依賴陰、陽、水、火轉輸以維持生命。按三焦經的病證表現。《靈樞·經脈篇》雲:是動則病手心熱,臂肘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詹詹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是主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掌中熱。


      如用針法治療三焦經的疾病,當根據脈、症的虛實給予合理的調治。


      若用藥物治療三焦經的疾病,如果調平了脈口、人迎的寸、關、尺脈象,即是調治了三焦經疾病,因為手少陽三焦經、與上、中、下各陰陽系統都有聯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